來源:欠款起訴作者:戎一瑾 時間:2022-07-27 14:17:24瀏覽872次
只實際借到9000元,借條卻寫10000元,且每月竟要還利息500元,這借貸如此高的利息能否得到法院支持?顯然不能,這不,廣東五華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在扣除相關合法利息后將剩余“利息”抵扣本金,最終判決償還本金3787.8元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利息。
魏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李某。2020年1月21日,魏某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向李某借錢,而李某便通過轉賬的方式借給魏某9000元,借款后雙方簽訂有借條并約定利息一角錢,6個月還清本息,到期后魏某未償還本金,后經雙方協商,魏某于2020年7月21日重新出具一張借款金額為10000元的《借條》給李某收執,此借條本金是從2020年1月21日借款時延續下來的,后魏某從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每月支付500元利息給李某,此后便未償還本金及支付利息。2021年12月,李某持《借條》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魏某償還借款本金10000元及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的利息共2000元。
庭審中,雙方均認可借款時李某已扣除利息1000元,實際支付9000元給魏某。
法院審理后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債務應當清償。根據魏某親筆簽名的借條及雙方在庭審中的陳述,可以證實魏某向李某借款的真實性。但對于借款本金的認定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應當將實際借出的金額認定為本金,故該借款本金應為9000元。對已支付的利息,魏某主張超過法定利率的應當在本金中抵除符合法律規定,依法予以支持。
經核算,法院最終判決魏某償還借款本金3787.8元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利息給李某。
法官提醒:約定高利息不可取
法律禁止高利放貸,借款合同雖是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但平等自愿的前提應當是合法,此處的合法是指雙方在借款合同中約定的事項應當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雙方約定高利息不可取,即使給付了利息,債權人向法院主張權利時,對超過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經債務人主張可以抵對本金。
法律知多D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借出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一條第二款 2020年8月20日之后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于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還之日的利息部分,適用起訴時本規定的利率保護標準計算。
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之前已支付利息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二款“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超過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通訊員:張碧霞、徐冰琪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
根據約定或法定,金錢之債往往附有利息。利息之債系從債,產生與金額都取決于作為主債的金錢之債。民間借貸中約定利息更是普遍現象。實踐中發生的借款本金數額不斷增大,利息的有無及其金額問題一直是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繞不開的“爭議焦點”之一。本文試圖在法律“理解與適用”的層面上,將民間借貸中利息的相關問題梳理清楚,望有助于實踐中問題的解決、風險的規避。
一、民間借貸中的三類利息
由于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53條規定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包括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和加倍部分債務利息,所以逾期利息的計算又可以分為兩段:一段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前,一段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后。對于后者,生效法律文書未確定給付該利息的,不予計算。
二、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法釋〔2020〕17號)第24條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就借款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法院是否支持出借方對于利息的主張,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所謂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是就“借期內利息”而言,當事人之間對于逾期還款的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不影響權利人對于逾期利息的主張。
三、借期內利息
根據法釋〔2020〕17號第25條 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稱“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需注意,該規定同樣適用于逾期利息。
四、逾期利息
根據法釋〔2020〕17號第29條等規定,對于逾期利息的處理應當區分以下不同情形:
另外,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是總計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與下述超過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間后產生的利息相比,該利息屬于一般債務利息。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程序中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4年8月1日)(下稱《遲延履行利息司法解釋》)第1條第2款規定:“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根據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方法計算;生效法律文書未確定給付該利息的,不予計算。”
五、遲延履行期間的加倍部分債務利息
民事訴訟法第253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上述《遲延履行利息司法解釋》第1條規定:加倍部分債務利息的計算方法為:加倍部分債務利息=債務人尚未清償的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除一般債務利息之外的金錢債務×日萬分之一點七五×遲延履行期間。但是該解釋第7條第1款規定:本解釋施行時尚未執行完畢部分的金錢債務,本解釋施行前的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按照之前的規定計算;施行后的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按照本解釋計算。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執行工作中如何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問題的批復》(2009年5月11日)對于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的計算有不不同的規定。
據此,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應分兩部分進行計算。第一部分:根據上述批復,截止2014年7月31日,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務(含利息等)×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日)×2×遲延履行期間(參照相應期限的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按利率變動分段計算)。第二部分:根據上述司法解釋,自2014年8月1日起截止履行完畢之日,加倍部分債務利息=尚未清償的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除一般債務利息之外的金錢債務×日萬分之一點七五×遲延履行期間。兩部分計算結果相加即為需計收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2014年8月1日前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計算的基數包括債務本金、利息、罰息、滯納金、違約金、評估費、鑒定費、公告費等因訴訟或仲裁所支出的費用,但不包括案件受理費、保全費及其他申請費。
需注意,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53條的規定,未按照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都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支付加倍部分債務利息或遲延履行金是一項法定義務而非約定義務,無論當事人雙方是否有約定、法律文書是否有記載,只要出現本法律條款規定的情形,就應當予以適用。也即,不論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中是否引用民事訴訟法第253條的規定,在被執行人未按期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情況下,申請執行人均有權要求被執行人支付。
六、其他問題
(一)砍頭息“砍頭息”即出借人在向借款人支付本金時從中扣除利息的行為。有的是預先扣除第一個月的利息,有的則是預先扣除借期內全部利息。對此,法釋[2020]17號第26條規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二)復利所謂的“復利”、“利滾利”、“驢打滾”,即出借人將借款人到期應付而未付的利息計入本金再次計算利息。計算復利是金融機構使用的一種計息方法,民間借貸中也有常出現此種約定。法釋[2020]17號第278條規定: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應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按前款計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后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超過以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新舊規定的銜接法釋〔2020〕17號第三十一條規定:本規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
2020年8月20日之后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案件,借貸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之前,當事人請求適用當時的司法解釋計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于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還之日的利息部分,適用起訴時本規定的利率保護標準計算。
本規定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一、什么是民間借貸糾紛
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民間借貸糾紛屬于借款合同糾紛的一種,如借款未還,雙方發生爭議。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
二、訴訟管轄
該類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糾紛雙方也可以在借款時約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67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668條規定:借款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670條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第二次修正)
四、委托人須準備的基本材料
1、雙方的身份證明材料,如身份證復印件、戶口本復印件等;
2、借款合同;
3、借據、收條;
4、借款轉賬憑證;
5、還款承諾等;
6、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五、委托律師手續與辦理流程
1、與委托人確認委托事項、內容、費用,辦理案件委托合同與授權委托書等委托手續;
2、委托人支付律師費;
3、律師向委托人了解案件具體情況,收集案件相關材料;
4、委托人為原告的,律師草擬起訴狀等文書,組織證據,經委托人確認后,提交法院申請立案,委托人按時繳納訴訟費用,參加庭審,法院裁判。
5、委托人為被告的,律師草擬答辯狀等文書,組織證據,經委托人確認后提交法院,參加庭審,等候法院裁判。
六、案件受理與審理所需時間
按照法律規定,符合立案條件的,人民法院應在7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一審從立案到判決時間約需3-6個月,但實踐中立案受理與審理的時間,需以法院時間為準。
本文來自:微法官,網絡;
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